杜甫之所以为诗圣,一来是因其出圣入神的笔法,二来则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如圣人般慈悲的心,但是这些“圣”并非高高挂在天上,而是凡圣不二的,杜甫的人生与你我其实并无二致。
子美小时候也玩泥巴,童年也调皮捣蛋、一日上树能千回,青年也学李白仗剑天涯、云游四方,前半辈子几乎都在无忧无虑中消磨而过,唯一不顺心的就是应试不第,当不上官。“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给皇帝老子献赋,向达官贵人投赠,才勉强捡了个参*小职。
如果说杜甫困守长安的十年标志着他对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那么安史之乱的爆发则让他的诗风真正染上了忧国忧民的时代色彩。最终,杜甫看穿了大唐脆弱的伪装,举家南迁,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西南漂泊之旅。
我们知道,杜甫最后是病死在前行岳阳的一叶行舟之中,至死都不得方休,这说明那段时期的杜甫的确是非常凄惨的。唐代宗大历三年,58岁的杜甫距离生命的终结仅不到一年,可是他仍避免不了做一个虔诚的流浪者,在两湖地区四处漂泊。
我们大约可以想象一下杜甫当时的境遇:长期的沉郁忧虑、流离失所、饱经沧桑,再加上年老体衰,不仅让精神蒙受挫败的屈辱,更使身体吃不消——他只能靠药物维持生命的流转了。这话一点也不夸张,不信我们来看看杜甫当时的疾病清单。
风痹症
风痹就是在现代人中发病率极高的痛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甫有事没事就喜欢嘬上两口老酒,来缓解内心之疾,没想到却让脚指头患了疾。
糖尿病
杜甫诗曰:“我如长卿病,日夕思朝庭。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长卿就是司马相如,是历史上著名的糖尿病病友,杜甫长期漂泊,饮食得不到保障,是患病的根本原因。糖尿病有诸多并发症,都在杜甫身上得到了体现。
白内障、失聪
杜甫依然我行我素,糖尿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并发症只能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老年花似雾中看”,雾里看花是诗情画意,花似雾中看却是病。“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杜甫的右耳朵是全聋的。
偏瘫
杜甫的偏瘫也是随糖尿病而来的,56岁时他就写下“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的句子,右手瘫了,写字都困难,杜甫千年前就在教导我们:创作不易啊,且行且珍惜。
肺结核
“肺病久衰翁”,“高秋疏肺气”,“衰年肺病惟高枕”……这些诗句都表现了杜甫的肺病。
除了这些疾病之外,杜甫困居长安时期还曾患过疟疾,复发率极高,但由于距离大历三年甚远,所以我们暂且就不让杜甫更加痛苦一分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杜甫来到湖南岳州,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挣扎着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
《登岳阳楼》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对于岳阳楼的向往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昔闻洞庭水”,老早就听说洞庭水极为震撼,这是对自然风光的崇敬;其二是来自于对李白的崇拜,因为老李在他之前曾写下《与夏十二登岳阳楼》,留下“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好句子。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固然是开怀的,但在当前的境遇之下,杜甫无法脱离开现实而全身心赏景,所以我们读到的还是忧国忧民。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该诗的神来之笔,感染力极强,历来为人传诵,简直把孤独与绝望写尽了,塑造了一个寸心千古的老者形象。
明代《唐诗品汇》评价道:“气压百代,为五言雄浑之绝。”明代另一位大评论家胡应麟说:“盛唐,‘昔闻洞庭水’第一。”直接将《登岳阳楼》评为五律第一。当然,第一第二固然是无法确切定论的,但杜甫此诗确是千古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