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数百年的白酒史中,有不少酒因为各种原因跌落谷底,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但同样也有一些酒,前期发展得顺风顺水,却突然“阴沟里翻船”,丢掉大半荣誉和功绩,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今天我们要讲的3款酒,就属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型,“憋屈酒”名副其实。它们在最辉煌的时候曾誉满华夏,却在巅峰时期不幸“翻车”,如今却只能蹲在超市角落里吃灰。
绝世风华杏花酒
山西杏花村产出的汾酒,作为清香酒曾经的“老大哥”,其实力之强毋庸置疑。
巅峰时期的它曾在年的万国博览会中,一举拿下甲等金质大奖章,这是博览会的最高奖项。
但取得金奖的它在回国后,却未能把握住这个宣传的时机。
反而是只取得第四等奖章的茅台和五粮液,将自己在博览会上获奖一事作为噱头大肆宣扬,收获了大量的名声和市场。
当它回过神来的时候,最佳时机已然错过。从这里开始,它就已经受到了一定影响。
到了80年代末,市场放开了对酒价的管控,汾酒也顺理成章地将每瓶价格从4.8元提升到30元。
但多家酒商同时大幅涨价,对市场的稳定造成了冲击。
所以各酒业又收到“统一降价”的指示,当时仍处在白酒销量第一梯队的它,果断将酒价从30元降到15元,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
但当各酒商跟随市场规律重新涨价时,它却始终保持价格不变。或许其本心是想用低价做好酒,但它很明显错估了人们的心理。
因为当时人们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开始期望用买得起高价商品来证明自己的地位,因而市场的主流观念变成了“便宜没好货”。
这导致人们不再把质优价廉的它看做名酒,其地位也一落千丈。
酒中之祖杜康酒
三国时期,曹孟德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为杜康酒套上了延续千年的名声光环。
就连年访华的外国友人,都早已得知它的大名。然而那时,真正的杜康酒因时代的变迁,已经陨落在历史长河之久了。
为了让这款千古名酒重现世间,一些酒厂接到指示,开始重新研制杜康酒。
洛阳的伊川酒厂经过4年的实地考察与研究,于年推出了轰动全国的伊川杜康酒。
但由于需求过于火爆,导致伊川酒厂产能不足。趁此机会,汝阳和白水纷纷申请到杜康酒的生产权,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到了年,国家开始强调商标的重要性。当时的三家酒厂尽管在商标方面存在冲突,但最终还是耐下性子通力合作。
那时的它毫无疑问是国内酒业的巅峰,年销售量突破万元,远超五粮液和茅台。
但好景不长,由于其利润过于丰厚,导致三家酒厂各怀心思,开始了无休止的明争暗斗。
这不但造成了商标归属的混乱,还给了许多山寨酒厂可乘之机。导致当时它的品质和名声都直线下滑,甚至到今天都还没能恢复元气。
不忘初心的木台厚道酒
最初的它是以散酒的形式存在,并在贵州收获了一众好评。
它的产地与茅台酒厂仅一河之隔,其酿造者冯小宁,不但是茅台老厂长李兴发的徒弟,而且也是“茅台八仙”中的一员。这些光环都赋予了它极高的可信度。
此外,它受人喜爱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它卓越的品质。而它上乘的酒质则来源于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是其原料红缨子糯高粱有着极高的支链淀粉含量,能够带来更高的出酒率和更优良的口感。
另一方面它始终坚持使用以三高两长为特点的传统酿造工艺,通过高温制曲、发酵和堆积再搭配上长达1年的生产和5年的窖藏,真正地为每瓶酒都注入了心血和灵魂。
一打开瓶口,就能明显地闻出其中蕴含的花果香与焦糊香;饮一口下肚,其口感醇厚而不失温润,就连饮酒用的杯皿,空杯后都有余香长久萦绕。
但由于名声渐起,导致它遭到了偷鸡摸狗之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