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提到酒还是要先从酒的祖师爷杜康开始说起。
虽然关于酒的起源有酒是被倒在桑园树洞里的剩饭,经长时间的食物发酵变质而成,这一酒是被发现而非被发明的说法,但本着追本溯源,研究历史的态度,还是更倾向于说文解字中杜康作秫酒这一说法。秫也就是高粱,根据史料来看,在杜康那个年代高粱应该已在黄河流域被广泛种植了。杜康出生的地方陕西渭南,也正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水(姜子牙钓鱼的地方)与黄河交汇的地方,而夏朝的国都多在河南,那里是当时黄河流域最富庶的一个地区。杜康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黄帝后代大禹的四世孙,在其父被杀后在外流亡,之后复国完成“少康中兴”,这一类的事迹在之后的齐襄王身上也有发生。流亡期间的少康在被岳父任命为饮食之官的庖正时发明的酒,有了可无限支取的酿酒来源再加上郁闷不平的复仇情节,“酒”就这样诞生了,虽然没有史料说明少康是否“酒壮怂人胆”的情形下完成了“王子复仇记”的壮举,但至少我们知道了酒的创造是被赋予了某种情结在里面的。不过在后来的历史中,酒还是那个酒,唯一不同的是喝酒的人变了,清醒的人喝酒与糊涂的人喝酒完全是两码事了。
首先将视线转到楚汉争霸的鸿门宴上,事先由于听到曹无伤沛公“欲王关中”的话和范增的刘邦头顶有“天子之气”的望气之术的结论,项羽邀请刘邦来赴鸿门宴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就是让刘邦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但最后项羽为什么没杀刘邦呢?有人可能会说是项伯或是张良的原因,但他们加一块或许都没有下面这位“酒壮怂人胆”的人起到的作用大,他就是樊哙。在当时刀光剑影的酒宴上,项伯和张良如果稍微走一下神,刘邦可能就没了,毕竟酒宴上,有两个想置刘邦于死地的范增和项庄和一个还处于徘徊状态的项羽,也就是在这种万分危机的时刻才有了樊哙大施拳脚的机会。屠狗为业的徐州人樊哙在当时任参乘一职,负责保护刘邦,但他并没有与会的资格,所以在从张良那得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消息后闯入酒宴是冒有生命危险的。之后,樊哙喝酒壮胆,吃肉壮志,先说天下苦秦久矣,暗指你若杀刘邦那样的话和推翻的暴秦有什么区别:再言先入咸阳者为王的盟约,暗指背弃盟约是可耻的:紧接着“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灞上,以待大王来”标榜刘邦功德的同时用大王一词来吹捧一向爱面子的项羽:最终言小人曹无伤的离间来给项羽下台阶从而维护项羽一向正义的形象,从而完成了酒后壮胆的所有慷慨陈词。之后为了替刘邦不辞之别找说法以防项羽追杀,又说出了下面这句历来被人称道的话,“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最后帮刘邦脱去了性命之忧。可以设想一个屠夫若不是喝过酒怎么能够说出这番豪气冲天的言辞,关键是句句有理。这里就不得不让人佩服樊哙的过人胆识还有酒所起到的的巨大功效了。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对刘邦有救命之恩的人,刘邦险些要杀了他,不过还好樊哙在被押解的途中,刘邦病故,要不然在刘邦的黑历史中又要被浓墨重彩的添上一笔了。
下面这个故事就不是酒后壮胆而是酒后殒命的故事了,张飞幽州涿郡人(今河北保定),按照史书敬君子而不桖小人的评价,大概可以知道张飞是个什么性格,不过或许也就是这个不桖小人最后要了张飞的命,先讲张飞第一次喝酒打人误事的故事,公元年刘备与袁术周旋与徐州,张飞镇守下邳,后因酒后醉大部下致使曹豹叛逃吕布,最终导致下邳丢失,使得刘备从此又一无所有,不过后来刘备还是以一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原谅了张飞。第二次因酒误事直接把自己的命搭上了。关羽败走麦城被杀后,张飞为了报仇,决定白旗白甲戴孝伐吴,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让属下范强和张达在不可能的时间内找到白旗白甲,酗酒后又经常对二人拳脚相加,最后两人便在张飞酩酊大醉之时取下了张飞的首级叛逃东吴。
酒喝好了能成事犹如赵匡胤杯酒释兵那般。但喝坏了也会误事,如李克用醉酒后差点被朱温放火烧死。可见酒这种东西在需要的时候喝能给人壮胆营造气氛从而把想办的事情办成,但在没必要喝的时候喝了多半会误事,毕竟这是由历史所告知的经验,或许只有那些深谙酒“情结”的人,才能真正体会酒所蕴含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