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崇轩,笔名霜叶、霜叶红、荷锄翁。男,年生,山东鄄城人,现任教于鄄城县古泉街道办事处初级中学。诗词爱好者。
闲来无事戏说“酒”
文/任崇轩
前几天在网上发了两首与酒有关的打油诗:
其一曰:
如今提干新尺度,但看擅否杯中物。
一斤轻下任科级,两瓶不倒做正处。
千杯万盏若等闲,非是省长定是部。
此法一行怨言绝,人无海量何相妒?
其二曰:
豪杰素爱杯中物,大斗阔杯心不怵。
几度宴迎败骄客,屡次征剿擒狂虏。
人有应酬頻相邀,单位公关顶梁柱。
当今时势造英雄,腹有大才自可树。
两首小诗发出后,观客议论纷纷,有褒有贬,共同的看法是,作者反酒。
列位谬矣!鄙人不但不反酒,还时常邀三两知己聚室小酌。偶或一时兴起,难免做回醉中仙。
鄙人不但喜饮,而且还非常欣赏与酒有关的诗文趣话。
你瞧,李太白酒兴正浓,“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何其潇洒的人生!
再瞧,李克用豪饮方酣,“玉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倾倒淋漓,千杯未醉”,哎呀呀,那份豪放无羁,雄武洒脱的气韵可真真是无以言表!
其实,酒不仅可以助人展现洒脱与豪迈,还可以呈现千姿百态的美。
“四两竹叶穿心过,两片桃花上脸来”,我以为,女性酒酣之美实在是最妙不过的了(当然,原诗并不一定是描写女性酒酣之美的)。
再看京剧舞台上“贵妃醉酒”的故事。貌若天仙的杨玉环听得皇上驾幸别宫,心生不快,拿酒解闷儿。一番杯盏之后,已生醉意,面如桃花,目似秋水,颤颤巍巍,含痴带狂,娇艳无比,也难怪多情的唐天子李三郎被这美人儿缠得神魂颠倒。自然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从春游夜专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另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南宋大诗人陆放翁。他在宫墙边偶遇被迫离异的发妻兼表妹唐婉,有情人近在眼前却不能相亲,:“红酥手,黄藤酒”,伊人虽是“泪痕红悒鲛绡透”,却不言怨,不言恨,柔润如酥的纤纤玉手奉上一杯黄藤美酒,此情此境,万语千言,尽在那一杯酒里,难怪务观先生直恨“错,错,错”。这段佳话,尽管让人断肠,却不失一种凄婉缠绵之美。
还有与放翁同一朝代的才女李清照。年青时生活优裕,与玩伴游戏在溪亭,直至日暮,喝得是“沉醉不知归路”,到得家里,尚且“浓睡不消残酒”。自有一种安逸无忧,天真烂漫之美。可叹人生多变,易安居士老来漂泊流离,暮秋时节,常独自“守着窗儿”,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如此境界,另有一番失意落拓之美。
其他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等等等等,由酒营造的各色情感美、情境美实在是举不胜举。
酒能助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酒能消愁“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还能化解矛盾。且看河南梆子“三哭殿”。将门之后小秦英打死了皇亲国丈,詹妃娘娘哭上龙庭,面奏君主,要斩秦英,这时长孙后和公主(秦英的母亲)却跑来为秦英求情。这个要杀,那个要赦,金殿上,哭哭啼啼,吵吵闹闹,缠得个圣主李世民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忽然,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差皇儿手捧黄封御酒在姨娘詹妃面前双膝一跪,那位深谙世事的詹妃娘娘,一则碍于秦英是将门之后,他父正血战边关;二则忌惮他是皇上的御外孙,长孙后势大,得罪不起,不得不顺水推舟,将杀父之仇权且搁一搁,眼含热泪,接过那杯酒来,于是乎秦英免死。唐太宗一杯酒和了稀泥,脱了尴尬(什么国法律条,涉及到家亲,也权且放一放吧),可那詹妃娘娘,这酒喝的却有点窝囊。
以上故事常令我陶醉,既如此,为何又有开篇的那两首打油诗呢?其实,本人反对的并非是饮酒,而是酒中的种种不堪。
请看几个例子。
话说秦朝末年,群雄逐鹿。为了铲除劲敌,消灭后患,项伯唆使项羽摆下鸿门宴,以掷杯为号,诱杀刘邦。彼时,亏得楚霸王项羽恋誉寡断,兼有斗酒彘肩的壮士樊哙舍身相护,才使刘邦走脱,不然,杯声响处,项庄剑到,刘邦早就身首异处了,中国历史上哪里还会有大汉四百余年的辉煌。
再看宋太祖赵匡胤,坐稳江山之后,当年为他冲锋陷阵,出生入死的虎狼之将可就成了心腹大患;没了战阵,少了厮杀,这些人耐不住寂寞,会不会找点于己不利的事做?不行,不能让他们手握重兵,呆在身边。怎么办?太祖自有高招,以庆功为名,大摆筵席。待群臣到齐,太祖端起酒杯,自家兄弟,也不绕弯:赵某坐了江山反倒睡不着觉,有朝一日她人也将黄袍加在你们身上该当如何?众人错愕,归去思之再三:如今人家是皇帝,大权在握,既相疑,杀身之祸恐不远矣,为保命,还是退吧。于是乎,第二天开国重臣纷纷称病请辞。
宋太祖不费吹灰之力,杯酒释兵权,这酒的能量多大啊!
如果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有点亏负众臣,那么醉杀郑恩可算得上不地道了。
还看戏曲舞台上的“斩黄袍”吧。赵匡胤酒醉桃花宫,听信谗言,杀了那个桀骜不驯,屡屡与自己过不去的郑子明。这时郑妻陶三春兵临城下,老臣高怀德仗剑闯宫。太祖惊醒,情知惹了大祸,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多少善良的观众都为这位宋主爷的痛悔表现唏嘘感叹,看官怎知,赵某人嘴里说的是“悔不该酒醉斩了郑贤弟”,“俺本是生死患难的好弟兄”,可是心里却在想:借酒斩了郑子明,看谁还敢不顺从!这酒醉得好啊,如非是他,怎好向自己的结义兄弟下手,又如何推脱?这倒好,都是酒的错,干赵某何事?大不了黄袍一脱,让陶三春斩上一剑,万事大吉。
如果说赵匡胤是过河拆桥,那位明太祖朱元璋可真是卸磨杀驴呀。他的龙交椅刚刚坐稳,就打起那帮开国元勋的主意:昔日刀斧丛中一起拼打,个个都是汗马功劳。俗话说功高震主,现在要坐江山了,,怎能伺候得了这帮人?无毒不丈夫,必欲除之而后安。怎么除?有了,建造庆功楼,以饮庆功酒为名,聚而灭之。打定主意,马上动手。功臣们听说皇上要为自己筑楼设宴贺功,无不踊跃。皇命宣日,齐聚楼上,开怀畅饮,岂知下面楼门早被封死,硫磺干柴伺候有时,朱元璋一声令下,火光起处,昔日战场上那些杀人如麻的骁将们被烧了个死光光。
瞧瞧,如不是这贺功酒为饵,怎能让这些人聚在一起,乖乖的等着挨烧!
列位想想,这酒里藏着多少权谋,多少凶险,如何不让人生畏!
可能有人神往李太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可不是青莲居士遇上了仁慈大度的明主,实乃是醉仙不过是一酸儒,手无缚鸡之力,胸无谋世之才。天子蓄在身边,不过是做一只宠猫玩狗而已,偶有欺主,但戏耳。李白果真有韩信之才,纵有十条性命,恐怕亦被鸩杀净尽了。
以上所述,不过是借酒谋事的例子,其他如因酒误事,酒后生事的事例就多得无法罗列了。
古人如此,今亦尔尔。不过,为避时人讳,不好细说。然而,泛泛讲讲,还是可以的。
当今有多少人酒后驾车,致车毁人亡,或祸及他人;又有多少人酒后滋事,酿出事端,后悔不及;更有多少人酒多伤身,致脑血管病发,嘴歪眼斜,半身瘫痪…….此类还属小事,最是当今官场内外,社会上下,无酒不成事(酒多又坏事),逼得能饮者饮,不能饮者也要饮,甚至有些人以酒混世,无酒不立,弄得整个社会乌烟瘴气,歪风四起,其害甚大。
我以为,古人发明了酒,不过是为了美口,尽其美口之效即可。中国人有聚必饮,用酒来联络联络感情也不错。如果再赋予他更多的功效,借酒达到一些不正当的目的,可就不妥了。倘或一个人的人生甚至于整个社会由酒来主宰,那将更是巨大的悲哀。须知酒可以让一个人麻醉,亦可以让整个社会麻醉,一个人麻醉了尚无大碍,整个社会麻醉了那还有什么希望呢!
其实,在不影响工作、生活以及身体健康的情况下,饮点酒并没有什么不好。有时还可以增添些情绪,比如,一人独处时“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酒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其风雅!有相知来访,“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不亦乐乎;偶或诸友豪聚,“金樽美酒斗十千”,岂不快哉!
话说到此,大家应该明白在下的意思了。列位酒士,再别为那两首打油诗耿耿于怀,也莫说本人言不由衷,今天闲来无事,谈的痛快,让厨下办两个小菜,与列位饮它几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