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谁是酒的祖师爷——酒圣,历史上还有一段争论。
据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葬长垣。”由此说,夏朝的中兴之主少康即是酒圣杜康。
夏朝君王少康提到少康,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人的历史。少康是我国夏朝历史上的一位有为的君王。
少康父亲名字叫相,受到追杀要死的时候,他的妻子正怀着孕,从一个墙洞里爬出,才捡回一条命,逃到了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儿子,取名少康。
少康长大后,以放牧为生。后羿的亲信奸诈子弟寒浞听说相的儿子还活着,又派人追捕。最后,少康逃到了舜的后代有虞氏的部族。部落首领虞思让少康担任管理畜牧的官,学习本领,还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赐予田地和奴隶。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就了一身本领,在有虞氏部族立足之后,开始招收人马,逐渐有了自己的队伍。
有了根据地和军队,少康体察百姓疾苦,宣传祖先禹的功德,努力争取人们支持他复兴故国,并召集夏朝的旧臣前来会合。当时有个名叫靡的人,原是相的臣下,寒浞夺取王位后,他逃到名为有鬲氏的部落(今山东境内),招集流亡,积蓄实力,等待时机复兴夏朝。他首先应少康之召,倾有鬲氏之兵,会合斟寻、斟灌两地的复仇之师,和少康会合,拥戴少康为夏王。不久后,少康又得到许多忠于夏朝臣和部落的帮助,率兵打败寒浞和他的两个儿子,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
少康算得上是一位有为的君王,他从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流离生活,亲自管理过畜牧和膳食的工作,了解平民和奴隶们的疾苦,深知要保住祖业,巩固地位,就以须得到人民的拥护。而要使人民拥护夏王朝,就要关心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能侈祖父太康一样“盘游无度”。
太康是少康的祖父,从他的祖父君王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终于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夏朝由此进人了由“治”到“盛”的局面。
据说少康在有仍氏居住时,为联络夏后氏族人,经常带着秫米饭来往于有仍与空桑(即穷桑,今山东曲阜东)之间,在空桑将吃剩下的秫米饭留存起来,因饭自然发酵,等少康再回来时,往往感觉到醇甘美味,四处飘香。于是他便潜心研制出了用秫米发酵的醇纯甘美、柔润芳香、饮之欲醉、回味悠长的美酒,被后世尊为“酒圣”。
因为酒在大禹的时候就有了,所以这个传说并不可信。相传,酒是一个叫仪狄的人发明的,他用米糙出醇香甘美的酒,进献给了禹。禹喝后觉得香甜可口,但却没有因此奖赏仪狄。禹说,饮酒后四肢无力,昏而亡国。因此,禹下了“禁酒令”。但因酒既可以助兴,也能显示出粮食的充足,所以启成为天子后,解除了这个禁令,不过这也是个传说。
酒圣杜康因此也有人说,杜康不是少康,他本是黄帝手下一位管理生产粮食的大臣。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的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后很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
杜康心里十分难过,想到嫘祖、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不但没立功,反而犯了罪,很是沮丧,希望找到储存粮食的好办法。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的树干,树干里边也已空了。杜康灵机一动,把树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树,都一一掏空,然后把粮食装了进去。
两年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粮食,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免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在睡大觉。杜康很是纳闷,就在他发呆的时候,这些动物慢慢醒了,一见有人,马上窜进树林去了。
酒圣杜康杜康向四周看了看,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舔了一会儿,两只羊都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仔细查看。原来,装粮食的树洞裂开一条缝子,里面的水正不断往外渗出,还散发出清香的气味。杜康自己忍不住也尝了一口,虽然有些辛辣,却特别醇美。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杜康只觉得天旋地转,身不由己地倒在地上睡着了。
醒来后,杜康急忙下山,把看到的情况报告了黄帝。黄帝命百官品尝,大家都交口称赞,最后由仓颉创造了一个酒字,为其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