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的诗词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千日酒”、“千日醉”这样的词语。如
诗圣杜甫的《垂白》中写道:“甘从千日醉,未许七哀诗。”
诗囚孟郊的《暮秋感思》中写道:“欲慰一时心,莫如千日酒。”
在古代,“千日酒”、“千日醉”或者“中山酒”是好酒的代名词,这些称呼是源自于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传说。
这个传说记载于东晋文学家干宝撰写的志怪小说《搜神记》中,内容如下:
从前,中山国有一个人叫狄希,能造一种好酒,喝了这种酒会醉上千日。
当时有个人叫刘玄石,非常喜欢喝酒,就到狄希那里去要酒喝。
狄希说:“我的酒发酵了,但还没有稳定,不敢给你喝。”
刘玄石说:“就算还没有熟,姑且先给我一杯。”
狄希禁不住刘玄石的软磨硬泡,就给他喝了。
刘玄石喝完后还要,狄希对他说:“你暂且回去吧,请改日再来,就这一杯,已经可以让你睡上一千天了。”
刘玄石只得告辞,他回到家里便躺在床上醉得像死了一样。家人怎么叫都叫不醒他,以为他死了,就哭着把他埋葬了。
三年过去了,狄希寻思道:“刘玄石的酒应该醒了,我应该去看看他。”
于是狄希来到刘玄石家,问道:“刘玄石在吗?”
刘玄石的家人都觉得奇怪,说:“玄石已经去世三年了。”
狄希说:“他没有死,他喝了我的酒,要睡上一千天,现在应该醒了。”
于是狄希叫刘玄石的家人把坟墓打开,正好看见刘玄石睁开眼睛,张开嘴巴,拖长了声音在说:“醉得我好痛快啊!”
然后问狄希:“你做的是什么酒啊?我只喝了一杯就酩酊大醉,现在是什么时间了?”
旁边的人都笑了,有人不小心闻到了刘玄石的酒气,结果也都醉睡了三个月。
这个故事在西晋博物学家张华的《博物志》中也有记载,可见这个故事在当时流传很广。
当然,这个故事本身是虚构的,人不可能一醉千日,更不可能下葬三年以后再活过来。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将好酒、美酒称为“千日酒”或“中山酒”。
酒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里就已经有了酒的象形字,至周朝,我国的酿酒技术就已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
时至今日,酒仍然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于酒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不过,通常有三种说法:
一、猿猴造酒:远古时代的古猿将一时吃不完的果实藏于岩洞、石洼中,久而久之,果实腐烂,那含有糖分的野果自然发酵而生成酒浆,因而有了“猿猴善采一百花酿酒”、“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等传说。
二、仪狄造酒:相传夏禹时期的仪狄发明了酿酒,在多种典籍中记载有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
三、杜康造酒:《史记》中记载杜康是夏朝的国君,杜康是在古代传说中杜康被尊为“酿酒始祖”。在曹操的《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后,杜康造酒的说法更加流行,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下面介绍一则关于杜康造酒的民间传说。
传说一天晚上,杜康梦见一个白胡子老者,老者告诉杜康将赐给他一眼泉水,需在九日内到对面山中找到三滴不同人的血,将血滴入泉水,就可以得到世间最美的饮料。
杜康次日起床,果然发现门前有一泉眼,泉水清澈透明,于是出门到山中寻找三滴血。
第三日,杜康遇见一个文人,吟诗作对拉近关系后,请他割指滴下一滴血。
第六日,遇见一个武士,杜康说明来意以后,武士二话不说,果断出刀慷慨割指滴下一滴血。
第九日,杜康在树下遇到一个呆傻之人,满身肮脏,无奈期限已到,杜康只得花钱买下他的一滴血。
回来后,杜康将三滴血滴入泉中,泉水立刻翻滚,热气增腾,香气扑鼻。
因为用了九天时间又用了三滴血,所以杜康就将这种饮料命名为“酒”。
因为有了文人、武士、傻子的三滴血在起作用,所以人们在喝酒时也就有了下面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举杯互道贺词,互相规劝,好似秀才吟诗般温文尔雅。
第二阶段:酒过三巡,话不多说,一饮而尽,好似武士般慷慨豪爽。
第三阶段:酒醉人疯,胡言乱语,随处而卧,似呆傻之人般疯疯癫癫。
以上就是关于酒的一些知识和传说。
美酒虽好,莫要贪杯哦。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