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个课程你觉得值得一听?
「课程一」:写出过十万+的情感大号,嘴笨,表达逻辑弱。
「课程二」:广告学的高校老师,内容陈旧,但平易近人。
「课程三」:营销策划公司老板,有丰富经验,喜欢吹牛逼。
课程一:大V课
咪蒙、新世相都曾经开班讲过课,我也曾听很多大号的分享。但都是些线下的小众分享,时间短内容少,听到的人也并不多。
说实话,讲课的大号们,并没有文章里的他们那么有煽动性,甚至有些紧张和局促。但排除表达问题,内容含金量非常高,很多没写进书里的小技巧、小套路反而更受用。
新世相曾讲过“做爆款营销事件的3个排序”:
?01会不会火
?02能不能执行出来
?03是不是个好创意
所以我们看新世相的所有案例,都是一定会火,执行得还不错,创意未必是最新的或者原创首发。
课程二:在校课
认识很多在校生,对于长达4年的专业课、对代课老师的评价两极分化:有些纯混日子,上课放电影,然后布置个作业让大家做;有些念课本,念完下课,缺乏实践,都是过时的纯理论。
年前遇到一位大学生,说他们老师特别好。我说是讲得好吗?她说不是,是老师知道学校教的这些不实用,于是经常从外面请人来讲课。他们觉得这就算非常好的老师了。
课程三:营销课
我听过“中国记忆大师”、“全球营销部落酋长”、“创意快车创始人”、“超级品牌速成班”、“新媒体核电充能站”、“NewsocialmediainChina”等各种课程。
有些是陈安之的激励课模式,全程打鸡血,就差卖货传销了;有些是让学员互相分享,然后做总结;有些则是分组做游戏。
事实上,
?第一种“大V课”非常罕见,99%的超级大号并不会跟你分享干货。因为干货不是喝不完的鸡汤,干货就那么几招,分享完就没了。
?第二种“在校课”非常耗时间,大学4年你不听也得听。
?第三种“营销课”反而是主流,因为培训市场有需求。但真正的外企、BAT、4A等各种正规*出身的讲师很少,于是野路子一直是执**。
那么为什么大号出来分享课,
反而会遭到一些人的嘲讽呢?
?原因一:暗自炫耀。其实不想学习,但又想显得十分好学,所以怼一些著名课程,以此显得自己高人一等。
?原因二:心态变化。“平时看你们文章都不要我的钱,凭什么教我点东西还要钱?你们那么有钱了,为什么不能免费教?”
?原因三:知行不合一(眼高手低)。很多道理都懂,就是不想做。想抄捷径求灵丹妙药。讲课中提到的“贵在坚持、深挖素材、洞察人性”这些都觉得自己懂,但懒得去努力、就想来个轻松10万+的办法,没有就骂你课程太水。
?原因四:反大号的足底小号,正愁没素材呢,赶紧来怼一把:《XXX做课程分销吃相难看》《我也可以教你月薪W》。
整个营销培训市场是什么样子?
?01好的营销课很少,好的老师更少。
?02资深从业者对讲课同行嗤之以鼻,见不得同行挣钱,喜欢说:“他做过什么案例吗?有什么脸给人讲课?”,但轮到自己,也不愿意讲。
?03大量的初级从业者想要听培训,病急乱投医。
?如果一堂课下来觉得没有收获,或者收获不大,很可能你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比如你也已经写了好多10万+)。
?如果一堂课下来觉得有一个收获,无论是择业心态上更好了一点,还是写作技巧又多了一种,还是选材判断更明确了一些。只要有那么一点点提高,起码你都超越了昨天的自己。
上学的时候是从0-60分提高幅度,搭知识框架,练基础拳法,相对容易。
而职场充电都是80分上再加分,找技能突破点,练高阶功法。这个时候能加出1-2分,你就比别人强一大截子了。但就是提高这1-2分,你所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都远超以往,而且还要面对各种杂音干扰。
所以,请保持前行,只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不要道听途说,鞋子合不合脚,别人穿了不算,自己穿了才知道。
附上一张别人的新世相听课笔记
▼
在聒噪的声浪里
那些努力前进的人
都低头不语
最后推荐一套有声读物《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新世相读书会app里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