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周兴杰当ldquo民族rdqu
TUhjnbcbe - 2021/1/8 18:04:00
内容提要:网络空间不仅容纳传统的、稳定的少数民族身分认同方式,也推动了自反性的个体身分建构,和以兴趣和情感为基础的“新部族”集体身分建构。身分认同方式的差异,造就了少数民族族群“共同体”文学叙事和华夏族裔“共同体”文学叙事两种“共同体”文学叙事。二者构成有趣的互补关系,巩固和丰富着“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认同。

关键词:少数民族网络文学;身分认同;民族;新部族

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人类社会迅速向数字化生存的时代转变。文学,作为一种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的表意体系,也不可避免地在这种改变中改变着,涌现新的表达、叙事方式,形成新的存在形态。“网络文学”,就是人们在审视这场由媒介转型主导的文学转变时的新发现,而随之而起的“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更是这种新发现中的新发现。由于少数民族网络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天然联系,我们不难发现由来已久的“民族”身分认同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生存状况,网络对于少数民族网络文学实践主体的身分意识就没有产生新的影响吗?实际上,当我们将身分意识问题与网络这样的新媒体联系在一起时,则会看到,网络等新媒体空间正在推动一种被称为“新部族”的身分构建方式。因此,在身分认同问题这一维度上,“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形成其实内含了一次有趣的“遇见”:“民族”与“新部族”、一种经典的身分认同与一种全新的身分构建的相互遇见。而由于这次遇见实则是书写主体意识与书写媒介这两种文学实践根本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对这次遇见所呈现出来的身分认同的问题的探讨,就不仅显得有趣和必要,而且也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两种基本形态

人们对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发现,源自少数民族网络文学、文化网站的不断涌现,和少数民族作家在各种新媒体交往平台上的活跃表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自年至年这三年间,三苗网、侗族风情网、彝族人网、文山苗族网等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网站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目前,中国的每一个少数民族至少拥有一个关于本民族文学、文化、历史的网站或者论坛。同时,相当一部分的少数民族作家,特别是中青年作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微博、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兴杰当ldquo民族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