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很迷恋所谓的成功学。屏幕里陈安之大喊:“你想要成功吗?”屏幕外人在宿舍的我,也举手跟着喊:“想!”。陈老师拍着手在屏幕里大喊:“你是想要还是一定要?”我激动的大喊:“一定要!”把隔壁打牌的同学都吓得出错牌了。陈老师又在屏幕里面问:“你想成为亿万富翁吗?”“想!非常想!”陈老师这时候停下来说到:“请给你的梦想加上一个期限!”我沉吟片刻,脱口而出:“我要在27岁前成为亿万富翁!”时间过去很多年,我现在快要满33岁了,已经创业六年了,即使考虑到通货膨胀导致的难度降低,我离我的目标还遥遥无期。我和土豪的唯一共同点,就是“土”。前段时间因为外婆病危,我在綦江呆了一段时间,有很多时间去静下来想很多事情,从外太空想到水帘洞。虽然我的整体收入相比于创业前已经翻了十多倍,但我内心一直都有点失落。我觉得自己完全没有兑现自己的天赋,我思考很久,觉得我生意一直没有做得特别大的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行业天花板太低。二是流量有限。首先说一下第一个问题,就是行业天花板太低的问题。相信在我的2亿粉丝中,起码一半以上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我从16年创业开始,不论是策划、培训、社群、咨询还是出书,其实都是围绕“营销”二字。但其实老实讲,营销这个需求是个弱需求,个人里面,有个人需要穿衣服,50个需要吃川菜,30个需要买化妆品,10个需要理财,但是有营销需求的人,可能一个都不到。这就是行业与行业的差距,男足运动员就是要比女足运动员挣得多得多,营销这个行业就有点类似于女足。16年我选择营销这个方向作为创业项目的时候,我也刚从新浪微博出来,没有信用卡也没有她,没有24小时热水的家。但是创业收入已经比打工高了很多,我已经很满足了。但是做了几年,发现到一定程度就很难再做上去了。其实很多朋友面临着跟我一样的问题。比如你在出版行业上班,这种夕阳行业确实不来钱(可能中小学教辅稍微好做点),你再怎么努力也没用。或者你做摩托车零配件生意的,现在都没多少人骑摩托车了,你这东西卖给谁。虽然我还是习惯性安慰别人:黑夜总会过去,光明总会来临,但是别人一般只听得进去“夜总会”三个字。关于行业天花板的问题,一哭二闹三上悠亚是没有用的,我目前的解决方案就是多元化经营。19年启动了美妆电商的业务,目前月销30万左右。美妆的天花板就比营销高多了。像笛友会一年会费才几百块钱,有些顾客在笛嫂那儿买化妆品,一次性都要消费几千块钱,不仅客单价高,消费频次也高,市场规模完全不在一个量级。然后差不多也是19年,开始跟着老吴一起参与炒股这个事情。当时就想着啥都不干,跟着躺赚,没想到还真实现了。按照福田汽车目前的股价和收益来算,平均年化收益差不多二三十个点吧。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了金钱,但同时也失去了烦恼。当然,我们对福田的期待还没有完全兑现。炒股这个事情,包括我们的整个投资理念和体系,我们认为是一个可以值得做下去,长期可赚钱的事业。而这个事业天花板甚至比美妆还高,只要你的选择是正确的,理论上财富是可以一直增值下去的。十五年前看《赢在中国》,身为评委的马云在点评创业者的时候,反复强调“创业者一定要专注,又想搞这个,又想搞那个,最后什么也做不成。”不过阿里巴巴后来的业务可以说是超级多元化,一点也不专注。现在回过头去看马云的话,我觉得也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要辩证的理解:就是创业者在创业初期的时候,肯定是要专注,把自己最主营的那块业务做好,让它赚钱。但如果那块业务已经做得挺好的了,甚至好得不能再好,遇到增长瓶颈了,这时候也不能傻守着,而是要考虑开辟新的战场。第二个问题,我分析自己失败的直接原因,就是流量有限。这些年一直以干货类、图文类文章为主,虽然看了的人反馈都比较好,但是阅读量一直一般,属于叫好不叫座。平台方面也主要是局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