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猫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导购,你吓跑了顾客
TUhjnbcbe - 2021/6/22 17:01:00

顾客对店面的第一感觉,不仅取决于店面形象,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店员的工作态度。很多导购会不知不觉间产生让顾客觉得不舒适的行为和语言,下面是导购卖货4件不应该做的事,如果你不幸中招,一定要多加注意!

进店后,在顾客耳边说不婷

“你好,您要买点什么,我给您介绍一下吧,我给你推荐这款,它是咱们店的新款,采用*****,#¥%*……”。顾客一进门被导购拉着,云里雾里的听一堆介绍,都没心情购买了。

分析:导购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大部分消费者是不会相信导购描述的,并且导购越是极力推销,消费者越是不相信。

很多消费者认为,服务热情并不是这样体现的,当消费者有疑问的时候,导购能给予专业的回答这才是我们想要的。作为导购也只需主动提供引导性的服务即可,热情过度反而让人吃不消。顾客们需要的是一个自由、没压力的购物环境。

看商品时,导购冷不丁冒出来

走到店里,顾客觉得眼前的产品挺感兴趣,还没等贴近看一看,一个身影已经潜伏在你身旁。“这个是采用****,特别……”逛个店又惊又怕,生怕什么时候身边突然冒出个谁,开口就是产品介绍。

分析:导购真诚友善的态度确实很重要,但不能过度,顾客在购物过程中有需要时能得到耐心的回答就已经足够了。

比如,可以先问“需要我帮您吗?”,如果顾客明确表示不用,就不要一直跟在后面。但如果顾客有问题要询问,一定要耐心回答、笑脸相对。

有时候他们可能真的不需要导购,只是想随意性的逛逛,作为店员,要学会察言观色,当顾客停下来看着某一款产品的时候,说明他可能对产品有兴趣。又或者顾客抬头作寻找状的时候,表示他可能需要询问。

遇到这类的情况,导购就需要主动上前,服务顾客。有时候导购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在顾客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消费者不需要的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才能赢得顾客的尊重。

接待顾客还盯着其他刚进店顾客

导购接待顾客的时候,眼睛却是盯着刚刚进店的客人,恨不得长了三头六臂八张嘴,一人抓起所有顾客,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还有高冷总裁版店员,一进店店员马上用视线打量你一遍,眼里清清楚楚的下个定论“你买不起”,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分析:每个店面营业都有高峰时段,在这个时段,因销售人员招呼不周,导致顾客无法得到周到的服务,降低了顾客的满意度并产生抱怨甚至流失。

其实,客户此时对销售人员的忙碌而顾此失彼都能理解,关键是我们不可以有怠慢客户的语言行为。更不可用自身的眼光标准来衡量顾客买或不买。

导购的贴身服务,看似是主动出击,实际上可能会失去更多。如果店员确实不够,顾客又多的情况下,导购应该拿出诚恳的态度来告知顾客,例如“真是不好意思,今天店里顾客比较多,您先喝杯水,看看这些产品,有中意的叫我一声就好。”

结账前围着顾客转,结账后没人管

走进店时顾客是上帝,全店的店员都愿意围着她转,等结完账就无关紧要了,结完账离店时也没人打招呼,漫不经心让顾客感觉很伤心,以后不想再来这家店买东西,更不会给朋友推荐。

分析:导购前后态度变化大,会让顾客质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选择或支付了合理价格。顾客付款并不是生意的结束,让顾客满意而归才是导购真正的追求,同时也会降低顾客的退货率。

我们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行为,做到买前对他好,买后对他更好,才会让顾客觉得是真的对他好,而不仅仅是为了利益。一句“感谢您的光临!”“慢走,欢迎下次光临!”便能给门店给顾客留下好的印象,付款前对他好只能让顾客满意,付款后对他好才能让顾客感动!

有时,并不是我们对产品介绍得不够仔细,也并不是客户完全没有购买意愿,而是销售没有把握好成交的最佳时机,让整个销售过程回到了原点毫无收获。那么客户的哪些表现,是我们在销售过程中不容错过的最佳时机呢?面对这些时机,销售员采取什么样的成交方法最有效呢?

时机一:认真杀价

当客户开始认真杀价时,证明客户已经有了一定的的购买欲望,这时销售一定要把握时机,引导客户的价格思考逻辑。

策略:对比成交法

在这个时候,销售可以运用对比成效法。就是把两个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前提条件下的事物同时列举出来,进行对比,最后选择一个对对方更加有利的条件进行促成。

“胡经理,我们这次公开课收费标准是这样的:在本月15号之前,并同时有超过5人一起报名的,可以享受八折优惠,即每人只需元;15号之后报名没有优惠,即每人元。今天是13号,您现在就报名的话,还可以享受优惠。请问贵公司派几位过来?我马上给您登记。”

有一个卖土豆的人,自己满车的土豆一直卖不出去,他也正在为此事发愁。有个朋友给他出了一个点子,让他把土豆分为两个摊位一前一后,相隔10米左右。售价一高一低,两堆土豆要保证一样品质。然后用大字标出价格,让价高的一摊放在行人先经过的地方,然后高声叫卖;更多相关文章请加陈安之

1
查看完整版本: 导购,你吓跑了顾客